十二月的冬天

十二月大概是香港最冷的时候了,最低也就八九度,所以严格来说香港是没有冬天的。但是这里有的空调只能制冷不能制热,温度调到26度,吹出来的还是凉风~┑( ̄Д  ̄)┍又想念北京了,那里的寒风,那里的冰雪,那里的火锅,那里的人,…有热有冷的气候就像是爱憎分明的人一样可爱鲜活~

十二月初港中文的课程就结束了,林达华课程讲的很清楚,虽然内容讲的不深,但是带入门之后后面的就靠自己去琢磨了。与港大相比,中大更加平民化,工科氛围也更浓一点,这里的学生穿着更朴素,来招聘的单位也更接地气一些。在这里上课竟然有图书馆和内网的权限,心里很是感谢。前些天在网上偶然搜到了林达华的博客[https://dahuasky.wordpress.com],里面记录着他当年在MIT读博时的经历和心路历程。简单、纯粹而投入,也许这也是一种赤子之心的体现吧!看到他对数学的热爱和痴迷,自己也受到感染,学习并探索未知本来就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月初有一篇讲成都七中远程教育的贴子火了,后面有人说他们为了赚钱,有利益输送,应该调查。我觉得这个事情本身是值得肯定的,至于内部操作是否合规,若有相关证据便交由司法机构调查。现在阶层分化已经很严重,比阶层分化更麻烦的是中下层的人们大多数已经接受了这种命运而不愿意去改变,有时候也不是不愿意改变,而是受于各种限制,实在没办法知道从何开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为那些愿意有所改变的学生提供了一个窗口和学习的榜样,好的未来不再是一个糢糊的难以触及的梦想,似乎就是向那些城里的同龄人学习然后追赶赶超就能实现。有了同龄人和榜样和带领,农村的老师和学生都有了奋进的方向,剩下就是努力了。

教育不公平已经存在很久了,但是真正行动去改变的人并不多,有时候类似于学区房划片等问题一旦触碰到人们的利益,有人就会跳出来抵制。成都七种这种做法是先做大蛋糕,有利均沾,阻力会小一些,等到规模做大得到重视和肯定之后,再按原来的方式执行,可行性就更大一些了。希望他们是真心想有所改变,也希望能够不忘初心。我们大多数人如果不愿意自己去改变,应该可以努力做到不阻碍不诋毁吧。

以前我觉得自己是内向的人,但是又发现不全是。我还是期待别人能理解、认同和被需要,还是期待着有归属感。而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于是才会思念或者憧憬,知道自己并不孤独,这也是一种幸福吧~

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是利器x创造者,是大家分享一些工具和生活方式的,里面有一些推送干货很多,比如这篇。双十二趁着读库做活动,买了好多本往年的《读库》,风格和一般的杂志不同,有的文章很喜欢。乐晴智库上有很多研究报告可以下载,如果没有精力去了解其他行业,看看研报也是很有意思的。图书馆借了汪丁丁的《经济学思想史讲义》,看着挺有意思的。

冬天还是吃几顿热气腾腾的火锅才够味,就要过年了~

END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