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一号是儿童节,小孩们忙着排练各种表演节目,一点也不像过节;老师家长们能看表演,才像是在过节。我长这么大,仅有的几次上台表演几乎都是在儿童节,有一次是四个人说三句半,一次是《山路十八弯》的集体舞,也不知道那时候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么多动作的~从小没有文艺特长,别人问我以后打算的时候,早早地就排除了美术、音乐、舞蹈,后来又排除了文科。等到上大学选了工科后,自己给自己的框就更小了,也许这就是路径依赖吧,读书越多限制越多。因为越来越胆小了。小时候是肆无忌惮,没有什么不可能的,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没有谁比不过的,那时候啊~也许赤子之心也有这层含义吧~
谈到职业规划,有长者给出建议,每个人试着发展三条职业路线,第一条是自己当前本职工作,尽量做到极致。第二条是往未来的朝阳行业靠的过渡路线,在工作之余尝试一些新的机会,锻炼在新的工作岗位中需要的能力,以后时机成熟就可以迅速切换。第三条就是业余生活的路线,等到退休后还能继续做的事情。我觉得做一件陌生的有挑战的事,最好的条件就是有人指导,失败不用承担严重的后果,自己有动力有精力去做,如果有这个机会,就赶紧去做吧~
一到夏天就开始减肥,衣服穿少了无法回避自己胖的现实。坚持每周锻炼,即使到了健身房没有运动,那也是胜利,这样想着心理负担少了很多,慢慢也坚持了一个月。高考出成绩了,发现教育资源越来越集中,家长们想着买好学区的房子,但是结果并不理想。爬阶一直都是很难的事,佛系过日子是很惬意,但欠了的迟早要还。毕竟以前已经享受过生活的种种快乐了,以后多吃点苦也没什么说的。
马克思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别人会骂你笨,会嘲笑你,会打击你,这些要忍受。别人什么也不做,只是忽视你、瞧不起你、不理你,这些也要忍受。每一次hold不住的时候,都是磨炼自己的时候,自己给自己打气,扛过去就前进了一步。路终究只有你一个人去走。
这个月看了几本书感觉还不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菠萝写的《癌症·真相:医生也在读》、《医生的精进:从仁心仁术到追求卓越》。这几本书都挺好的,第一本书是以财政的角度看历史,几乎是颠覆了自己的历史观。政治是建立并扩大基本盘的过程,团结尽可能多的人、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这也是现在贸易战的对策,群众路线。
看论文的时候在想人们的观念是怎么构建起来的。小时候学说话,接触了常用的基本词句,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作为基础(锚),慢慢形成自己的世界模型。遇到新的概念,尝试着用视觉、嗅觉、听觉等感觉去认识它,或者利用已有的概念去类比,只要理解概念的区别就算理解了新的概念。一开始只是记忆事实,慢慢学会对事实进行抽象,用一个预测/结论概括很多事实,这就是演绎: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小时候这些半成品的经验少,什么猜想都得去尝试去推理来验证,后来可以直接基于已有的抽象去指导结论,就不用再全部从头去推理了。所以为了快速做出判断,需要平时多准备一些半成品/经验,这是读书、演习、做预案的意义。但是,当我们认真审视我们的观点从何而来的时候,必须清楚这个结论基于哪些假设,那些假设如今是否成立。我们的世界模型(或心智模型)随着我们的经历而更新,我们平时想什么想得多,那相应的部分就会更复杂更细致;反之亦然。比如一个码农,没有想过怎么从政或做销售,那么相应的他对这些领域的认识很模糊,缺少足够的半成品(经验),如果想过这些问题,做过一些推理,就会有一个初步的概念。即使不能马上去做一个新的工作,但是提前做好概念上的准备,总归是有效果的。
好多事情天天做也没有感觉,有的事情做一两次就做不下去了。这就是习惯吧,不去多想就成了习惯。比如要不要锻炼身体,要不要清淡饮食,要不要业余时间干点活,要不要垃圾分类,等等。把它看做生活的一部分,那就慢慢是生活的一部分了。
END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