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古时秋月明/田毅青

飘起裙裾,凉爽宜人,不失温和的,是初起的秋风。

洒满千江,一地银光,满目清澈的,是久别的秋月。

从喧嚣的马路、霓虹闪烁的街头回到院里,眼前突然出现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一轮清澈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如洗的夜空,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洒了一天的银辉,一地的清光,千江有水,千江有月,万里无云,万里青天。一阵风吹来,带着淡淡的清凉、温和与宁静。被一夏的燥热折磨的身心,一时适应不了这种人间到天上的境遇,放下一切,在空旷的院里呆呆地、静静地享受这美好的仿佛不属于人间的时光,唯恐有人打破了这份宁静,打碎了这仿佛仙境般不真实的梦。

也许是前生的宿缘,不知为什么从小对月亮情有独钟。一直觉得太阳是温暖的、炽热的,象征着世界的阳刚、生命的勃勃生机。万物生长靠太阳,日光提供我们物质世界的生活,但总多了些尘间的烟火味道,烈日下的奔波象征生命的劳碌和无奈。而月亮则是温柔的、静美的、沉思的、梦幻的,象征仙境与飞升。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脚步是奋斗的,是坚定的唯物者,而月下对影时,会发现一切都有些不真实,关于世界、关于宇宙、关于自我与灵魂。

一直佩服祖先的智慧,虽然在向外征服世界,发展自然科学方面,古人确实探索得不够,然而若论感受人与自然,天人合一,丰富深邃的意境与语言文字,却不可企及。每每觉得“春花秋月”一说,真是最妥,花在春,月在秋,各得其境。虽有千古一诗《春江花月夜》之美,但秋月才最能表达月之气质。月性本以清凉为象,春虽温华,不足以显其明镜心地;夏则郁热,不足以展其清明;冬则过寒,有加霜之凄凉。唯秋高气爽,金白水清,天高云淡,一天如洗,碧空为台,秋风为乐,一盘银月,清光无边,天地为魂,才是月之最上境界。

世上的诗词歌赋佳音妙曲,少不了明月的主旋律,想那唐诗、宋词,若无春花秋月,不知会失去多少美丽的背景。而关于太阳的诗,古今中外都很有限,月光更适合入酒、入诗。喜欢月亮的人,应是浪漫、多情、善感,有点理想主义的。此时沐浴在月光下的我,让裙裾在秋风中飞扬,看自己的影子如此孤独,又如此圆满,蒙尘已久的记忆瞬间变得空灵年轻,所有关于月的诗句,纷纭而至,“斫去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年年今夜、月华如练,常是人千里”“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最喜欢的,是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在这些诗里,月是永恒的、苍茫的,若有情若无情,美得有些不真实,让游子思乡,怨妇思郎,将士思归、哲人思无穷。“气融洁而照远,质明润而贞虚,弱不废照,清不激污。”月之华、月之思几乎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文人墨客心灵的知音。皎月横沉,孤悬天际,引发了多少人事历历、岁月悠悠、宇宙无穷、人生有限的长叹。

一直觉得月亮是属于古人的。遥想那时人口少、庭院深,没有车马喧嚣,雾霾遮天,灯海虚幻,如此良辰美景年年有。张若虚赏月于江畔,王维沐月于山间,每每读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总是心驰神往。暗想此生一定要有这样的一夜,于秋夜十五月圆前后,宿于有山、有水、有松的山间,万籁俱寂时,看松间月影,掬水月在手,感泉间月华;或与知己一二泛舟于春江月夜,看沧海月明,明河共影。

然而已近知天命之年,却仍然只是一个梦想。记不清有多久没有走出室外,仰望星空;记不清有多少日子,没有遇见这样清澈的夜空。更多的时候,是在空调的室内,看屏幕上名利纷争与情欲纠葛、iPhone、iPad指间的缤纷、掌中的世界、碎片化的信息,钢筋水泥里的人生。一直以为,是自然远离了我们。也曾感慨,月亮离我们越来越远、月亮的眼睛越来越暗淡。此时才知,广袤的银河、诗意的月光一直都在,是人类自己放弃了与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的天然情感,把身心的快乐交给一切人造的机器,并如吸食毒品般一步步被这些机器所操纵。然后,再用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去人造山水找感觉,美其名曰旅游。除了一沓雷同的照片,何曾有心的参与。

常常觉得人生的困惑与无奈,红尘的喧嚣与烦扰,也相信自己一定是背了前世的债才会偿还种种。在一次次的满足又空虚的怪圈中,也曾向佛学寻根,却始终不明白佛祖所说,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个圆满光明的自性。此时,明澈的月光下豁然开朗,自性不就像今晚的月光吗?它一直都在,从未远离,只是被世俗的烟尘、迷雾、霓虹和我们自身的五欲遮蔽着,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一定的机缘下,才会显现它本来的清光。

又见古时月,又得古今心,快乐的青鸟不经意飘落,那么遥远又那么熟悉的感觉,惬意、满足、宁静,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无欲亦无求,只想驻留此刻,留住这份幸福。不需要金钱、不需要掌声,甚至不需要任何人的理解与参与,只要我们心中还住着一个孩子,留有一片干净的信仰,只要一人、一月、一清风、一天地。

夜渐深,意未尽,梦游般不情愿地回家。打开窗帘,让月光进来,映到床上,也映着脸庞,慢慢地睡去。童年的月光、慈祥的外婆、海上的明月、天山的明月,都来入梦。

此生,谁能全圆;此夜,心可无缺⋯⋯

——《北京文学》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