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书

M    进入到五月,想着快要工作转正,就越发觉得时间过的快,一年就快过去了。生活慢慢归于平淡和规律,开始去南京图书馆借书看书,也淘到了好几本有意思的书。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刘鹏的《渐晓中医》,Stanovich的《对伪心理学说不》,叶开的《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虽然标题有点…),这些书都还挺好的~想做的事情太多,自己的时间太少,就会有种压力,像是考试时间要结束了但却没有写完题目的感觉。

      我觉得读书的意义之一就是拓宽我们经历的广度和思想的深度。阅读让我们跟着别人的视角看世界,经历种种自己未经历的事情。阅读也能使生活更有深度,很多我们没有想过的、没有经历的问题,在阅读的时候被提出来了,我们经历思想上的模拟演习、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有时候甚至仿佛把这辈子都活过一遍似的。在阅读中,我们探寻并试着看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遇到可能的变化和挑战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或者迷失自己。阅读也让我们读懂别人,理解并接受别人。另外我们还在阅读中寻找认同感、寻找共鸣,那些欢乐、那些苦难,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我们不是孤身一人,而这一切终将过去,我们又会开始新的生活。
        前些天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有哪些自己仰慕的品质,想了想大概是坚韧、自律与同理心。坚韧更多是一种心态,坚强而有韧性,不是像刚烈或软弱那样极端。面对困难不逃避、不自欺,而是勇敢面对,敢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如谦卑的实干者一样,持续地用无声的行动践行自己的意念,不张扬不哀怨,不半途而废。自律是对自我的一种约束与控制,面对名利、面对安逸的享受,面对人性的弱点,能否如春风化雨般化解,并达到自律与自由的融合。这两个品质更多是面向自己,而面向他人我认为同理心很重要,就是将心比心的去为别人着想,别人为什么难过,别人需不需要帮助,别人对自己有冒犯是不是有其他原因,等等。去理解并去接受别人,就像古人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样。如果继续说下去,我觉得还有雷厉风行、豁达,宽容等等,就不细说了。
     “人与人之间几十年形成的差异,很少在于因为有些人懂得了一些密不传人的诀窍,有些人一辈子都不曾了解那些宝贵的道理。差异大都来源于我们是否真正相信那些简单的道理,能够把那些显而易见却千真万确的道理,付诸自己的人生实践,而且能够几十年坚持下去,知行合一。”
      还有这样一个感受,每一个年龄段有它相应的需要花时间去完成的事情,比如年轻的时候就应该多学习。但是感觉自己工科学习久了,就有一种对技术或对技能的迷信,仿佛只有多多学习技术、多多掌握技能才会踏实,而其他的东西都是虚的,不能给人以踏实感。这应该是种不正常的想法吧~
      五月不知怎地就过去了,六月就是梅雨,然后出梅入夏,七月就到了~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