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随思

有一天躺在床上睡不着,想了不少零零碎碎的东西,如下~

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以前总喜欢做加法,什么不知道的都想去知道,什么没做过的都想去尝试,结果精力分散,一事无成。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还是得做减法,把时间精力专注于尽可能少的几件事上。倘若十年前有人告诉我这个道理,大概我也不会相信,弯路总归是要自己走的,走过了才是真正明白。

人生目标是一个比较玄深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为着几件事,为着几个人,为着宗教里的意义,为了超过别人获得优越感和好名声,或者没什么目标就是过日子。每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结果。我觉得一种可能的选择是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make a difference.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们不求留名,但求世界因我不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学习传承创造文明、文化,行善弘愿等等,这些都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途径去实现自我价值。we are what we want and what we do. 用一个大的目标去指引自己的行动,提供一种方向感,可能会好一点。

我们日常做的事情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为了实现自己目标要做的事,自己被迫做的事,剩下的就是为满足自己需求而做的事。在自己花时间去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先想想属于哪一类。假如最近的小目标是学一款软件,而自己这时想去看剧,那么这就属于第三类,再进一步去判断是否愿意为这个需求付出时间精力,如果是,那就去做;如果不是,那就忍住这个念头,去做其他的事。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一个有趣的人,可能会有很多兴趣爱好,但是既然订下这个目标,那么就认真地用专业地态度好好去做,不然最后可能什么都没得到。用这种方法去重新观察我们日常做的事,可能大多数都是第三类,但是真正是我们刚需的又有多少呢?有所为同时有所不为,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这是挺难做到的,肯定没有随性而为来得轻松潇洒,但如果时间精力有限又想做事有效率的话,就还是得绷着弦去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

想起那个渔翁和富翁的故事。渔翁在海边晒太阳,富翁问他为什么不上班赚钱,渔翁问富翁赚钱做什么,说了一圈,富翁发现自己赚钱也是为了去晒太阳,而渔翁此刻已经就在晒太阳了。现在找到另一个看这个故事的角度。渔翁及时行乐,享受当下,不去努力工作奋斗,这是他的个人选择,谈不上对错。但是如果一味强调享受或者安逸,在风平浪静、天清气爽的当下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倘若遇到疾风骤雨,迟早还是得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我觉得渔翁和富翁的区别不在于能否晒太阳享受生活,而在于应对风险的能力。假如遇到饥荒、生病、教育等需要花钱的场合,渔翁可能会显得有点窘迫。我觉得奋斗之于我们的意义,不在于赚过多的钱、获得天下皆知的名声,而是实现自我价值,提高自己及家庭应对风险的能力。

以前做事喜欢随性而为,想到什么就做什么,怎么喜欢怎么来。这样当然能做点事,但并不容易把事做好。就像是写作或者是健身,不是随便写几段话或者跑几步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是需要去刻意练习、坚持行动。人和人之所以不一样,除了先天的我们控制不了的因素外,更多的是过程差异带来的。随意去做和刻意去做,坚持行动和半途而废,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总归是要费点脑筋,啃了硬骨头,受了别人没承受的挫折和痛苦,才能拿到别人没有拿到的果实。做事除了要付出汗水外,还得动脑筋找到合适的方法方向,“刻意”就是说的这个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怎样用专业的、职业化的方式去做事。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甩开膀子干,显得很豪气果断,可那是有勇无谋的英雄式的逞能,可能会成功,但也会付出代价。项目管理中有一个思考框架是“Plan-do-check-adjust(PDCA)”,也就是规划-执行-检查-调整,这个框架可以用来指导我们做事。

自律很难做到,也不好强求,那就慢慢过渡,往“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状态一点点靠进,这就是很长时间的修炼了。

END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