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艳阳

香港的夏天来得早,五月就是30多度的艳阳天。天气热了不想出门,只有等到傍晚才去爬山或者晃悠。第一次在南方度夏,水土不服,发烧感冒、过敏折腾了半个月。还没到三十岁,作息和饮食已经相当佛系了o(╥﹏╥)o。得到也在失去,那就好好珍惜得到的。

最近在学python和linux shell编程,想起自己第一次编程的情景。高一的微机课是在大成殿上的,有一次快下课的时候去问老师问题,然后老师问我对编程有没有兴趣,我点点头。他给我看了他写的pascal程序,我记得是似乎是DOS的界面,背景是蓝色,字体是古老的Courier字体,就像电影里一样。老师说教我写一段简单的程序解一元二次方程,我很好奇,就坐下来敲代码。他说一个单词,我敲一个,哪里空格哪里回车,我一个一个敲下来。最后运行程序,不出意外地看到了答案,原来计算机程序是这样的啊~老师鼓励我参加计算机奥赛培训,因为已经参加了物理奥赛培训了就婉拒了老师。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编程,虽然很简单但是老师为我推开了一扇大门,编程不再如黑客般神秘,而是一件可以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刚上大学,虽然我在环境系,但仍然选修了C语言的课。记得那种感觉就是小心翼翼地、带着敬畏地走进这个数字世界,然后才有后面的成长。

想起自己初中时的固执。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有一次让我们写议论文,题目是“初中生应不应该穿名牌的衣服”。那时候我竟旗帜鲜明地声称学生不应该穿名牌的衣服,以避免攀比和增加家庭负担,心里甚至隐隐有种我穷我骄傲的优越感。真是年少无知啊,多年后才反应过来,穿什么衣服是各人的自由,每个人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当年的固执像一层铠甲,虽然所执念的是没有道理的,但无意间让自己少了一些虚荣和烦恼。有的东西败坏了你,可能也是那些东西成就了你。

还有一个类比。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诱惑,要不要看会儿视频,玩会儿游戏,或者吃点小零食,要不要晃悠着做些不动脑筋的事儿,我们经常在选择。在选择的过程中会有思想斗争,你必须在某些思想斗争的节点斩钉截铁的做出正确的选择,不能给自己一丁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如果有那么一丝犹豫,如果那个节点没有守住,几乎就是没戏了。就像打仗时守城一样,如果外围的天堑、据点没有守住,后面就兵败如山倒,很难再挽回局面了。知易行难就是这样的,知是一个瞬间,而行是一连串的过程,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能把握住、走下去,的确是不容易的。

前年有一次爸爸来南京玩,天黑了我们俩在灵谷寺附近散步聊天。他蛮遗憾和伤感地说道,直到现在他都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就是那种适合自己的、自己又喜欢还能胜任的工作。工作这么多年只是在谋生,说不上讨厌,但也不喜欢,没有成就感。年轻的时候想去做一些尝试,但有生存和养家的压力;年纪大了,改变的机会就少了,再找工作也不好找。我听了于心有戚戚焉,的确是这样的啊!

怎么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了?那种做起来废寝忘食,还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我也不知道。应该是要了解、筛选再试错吧。不停的寻找各种可能,想办法了解那种工作状态和路径,选择自己喜欢的、渴望的方向,想办法跳到那个领域再野蛮生长。这个过程也许很久,很多次探索也找不到合适的方向;也许很快,一旦进入新的圈子,周围的环境和人会推着你在未知的领域不断前行,信息和资源也会成倍增加。整个过程中最重要或者最难的就是怎样跳到一个新的圈子吧:找不到人指导或者帮忙,不知道从何开始去往何方,下不定决心,…… 所能准备的就是敲门砖还有一些作品以得到别人的认可,然后就是试错。每一个环节都能想办法做得更好,打磨细节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可以怎么行动,应该怎么行动,每一步问问自己,多想几次就会有新的发现。路终究是自己来走,坑也是得自己来填,时间终会给我们回报。

生活和工作本身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不能老是想着,等我做完这个工作…等我赚了XX钱…我再等等机会…,让当下成为选择后的淡然、沉迷和执着,而不总是选择前的焦虑、迷茫和彷徨。想起高中英语摘抄本上的一段话: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So Dance like nobody is watching,
Sing like nobody is listening,
work like you don't need money,
love like you've never been hurt,
live like it's heaven on earth.

END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