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深夜

一晃就到年末了,气温还有二十多度,完全没有冬天的感觉。第一次在南方过冬,从北京到南京再到港岛,一路往南。提到11月,会想起北京刺骨的寒风,傍晚时候天空中成群嘎嘎叫的乌鸦;会想起南京紫金山的落叶,长江边的水落石出。想起已经有十年时间没有见过11月的故乡,已经忘记了那初冬的细节了。

没想到生活后来成了这样,生活还是成了这样,生活也许本来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挺好的,…不同的句式表达着不同的感慨,以前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到现在的“却道天凉好个秋”,这种感觉说的真好啊~不经意到了而立之年,说的话越来越少了,更习惯的是像牛反刍那样,一个人走走路或者发发呆。毕竟每个人生活节奏不一样,过段时间不联系了也容易生疏,自然不适合再聊这些感慨。我们都走在前辈们走过的路上,会不会还是过成了当年自己讨厌的生活状态?

自说自话也是在给自己宽慰,给自己鼓劲。每个人过得都不容易,尊重别人的选择,理解别人的言行。有些话老生常谈,但重复仍然是有意义的,让自己更相信、更能理解。大道至简,说到底就是那个道理,只是不见得自己能够做到。

前段时间刷了“利器volunteer”公众号的历史消息,看到了好多不一样的生活。黑暗森林法则不是全部,有时候就是要勇敢的展现自己,或傻或疯,或呆或怪,自己不后悔就好。虽然森林本已黑暗,但点亮自己或许能引来同伴吧~尊重别人的勇敢展示,也尊重自己内心的真实。

每个人都有标签,甚至顽皮地说没标签本身也是一个标签。标签不是一个人的全部,但是如果打交道比较少或者时间久远淡忘了,那标签就容易成为全部,成为人和人比较或者交换的筹码。其实自己刻意给自己找几个标签,做到位,也挺好的。比如某方面的学识,技艺或者经验,亦或是口才、文采还有人脉,都可以是标签。我想给自己贴什么标签呢?这是一个常想常新的问题,至少目前是得有一个能安身立命的技能,然后再加上某种愿景和相应的执行力吧~由自己控制的时间就去做和这些标签有关的事情,往前推进,日积月累。

月初去比利时开会,在布鲁塞尔和鲁汶随便逛了逛,首都的印象不深,倒是对鲁汶的感觉挺好的,有点普林斯顿的味道,在这种环境中做学术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这个月歼20的新闻再次放出,飞机发动机的问题可能已经解决了;月底又有光刻机研究取得突破的消息。 这些军工相关的主要技术一旦得到突破,对国家甚至个人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军事、政治、经济环环相扣、相互影响,一旦游戏规则改变,发展策略就相应改变,如何预判、提前准备,值得花时间去思考推演。只是这又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了~

就先这样吧,夜已经很深了。

END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