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二零一四

转眼间,2014年就快过去。最近在刷春运的火车票,又过了冬至,离过年也越来越近了。2014是我本命年,如果说上一个本命年是告别童年开始初中生活,那这一个本命年则是告别学校,开始步入社会。站在年末回望这承前启后的一年,感受颇多。

 整个上半年都在忙着课题论文的事情,有强烈的紧迫感和无助感,甚至变得盲目,一直紧绷着,似乎那样才能让自己踏实,让自己看到希望,但即使那样仍是暗无天日,像一只蜗牛一样狂奔。在另一篇日志中,总结了硕士阶段的一些经验教训,说到底主观原因是没有尽早主动地去啃硬骨头,客观原因是论文方向比较成熟、项目没有按照预期的方向发展。we are what when we are in trouble,顺境并不足够让我们全面认识自己,在不顺的时候,在那些只有自己才能解决的问题面前,我们才有机会去真切的认识自己。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以前总是想着求助别人,想着拖着不做或者是直接拒绝,但是在那个时候你必须面对,不再软弱,不再是小孩,而努力去勇敢的前行。在这一年我认识到,困境中我们要努力,赢得自己和他人的尊重,而不是过于依赖别人、乞求同情,也不是自怨自艾,感觉很受伤而萎靡不振。不怨天,不尤人,要自强,这是我对自己说的话。
两年的硕士生活转眼就过去了,也留下了一些遗憾。现在想想,我们这一代的人何其幸运,遇到了一个好时代,社会稳定,物质富裕,这在过去很多年代中都是奢望的。而在我们二十几岁的时候更是最好的年华:精力充沛、有足够的知识、生活压力尚小、父母身体也还健康,尤其在学校里也没有工作的琐事与无奈,正是可以踏实积累、多多经历的时候。学校有足够好的书,有足够博识的老师,有足够优秀的同学,还有各种平台资源,可以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让人叹息的是很多事情只有失去时候才懂得珍惜,那些你此刻所不以为意的,日后你将不远万里、跋山涉水去追寻。如果我重新来过,我愿意争朝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既有学院派的风格,也去接地气,试着了解社会的历史现在与未来。理想中的生活是一种有目标的甚至是有使命感的生活,全身心的投入,有一种青春燃烧的感觉。即使到了此时此刻仍可以开始。
毕业前有写过一篇找工作的日志,现在又想到了一些。在学校的最后一年里,找工作是一件大事,怎么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就像是赌博一样:选定一条路以后无法知道当初若选择另一条路会是什么样子。工作与个人性格是相互作用的,工作特点会塑造人的性格,人的性格会影响工作效果。找工作得提前做好准备,找前辈聊天、找实习,或是参加一些行业的博览会、行业论坛,也可以去体会一些可能的工作状态。当时找工作的时候我过多的看重或者强调“能学到东西”,但是至于可以学到什么东西,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什么用,却考虑的不多。若是学东西,就得真刀真枪,学有所用,如果学的东西和自己的未来发展不相关,就又花了时间辛苦又没有产生足够的积累,就像是学一套屠龙之技了。即使没有能做到对未来工作有足够了解,也要做好心理准备迎接未来可能的变化,不浑浑噩噩,不惧艰难。每个工作都有它的好与不好,享有它的好的同时就必须接受它的不足。有时候淡去对工作的一些遥远而空虚的要求(比如三五年后平均收入要高于多少,容易升职加薪等),能看的更加真切,遇到好的领导,选择有前景的行业,这是更重要的。

再说说工作吧。对我来说,2014年7月是一条非常清晰的界限,硬生生的把18年的学校生活和工作生活分开,我被推进了社会,开始新的生活。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在一个陌生的公司里从零开始。开始总是谨小慎微,也放不开,交际圈很窄:除了公司同事和学校校友,就没有其他新认识的人了。一个人的生活很简单,下班后看书写字,在南京城骑车或是走路,发现没遇见过的风景,或是钻进南大南师大的老校区的教室里…不是自己一定要独处,但会发现少了一些缘由而不知从何开始。既然如此,就珍惜独处的时光去做一些事情。工作之后的感受大多是细碎的,就慢慢唠叨一下吧。
工作后要学会负责,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选择负责。以前总觉得是学生,时间还很多,身边的人也和自己差不多。但等到工作了,会感觉到明显的不一样,不能再无所事事,不能再不以为意。你事情没做好,不一定有人告诉你批评你;你熬夜透支身体,不一定有人关心你告诫你;你荒废时间不做积累,不一定有人告诉你要早为未来准备;你难过伤心了,可能就只有你在难过伤心….倘若工作事情上出了什么差错,体检查出了若干不良状况,或是以后压力繁重缺少后劲,或是心情的阴霾挥散不去,这些种种可能的后果也是自己承担。不再以别人怎么做、别人怎么生活为依据,而是自己对自己负责:你选择了什么样的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你就得承担它带给你的好与不好。成长就是将你哭声调成静音的过程,为自己负责,做好准备。
工作后培养起自己的风格和习惯。风格可能有点虚,更多是一种感觉,比如是嘻嘻哈哈还是严肃正经,对人和颜悦色还是面无表情,是外向健谈还是内向沉默,对工作是追求质量还是追求速度,等等都是风格的一种体现。还有一些好的习惯可以去尝试,比如规律作息,计划总结,尽力而为等。风格和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心里挂念着这么些个事,慢慢就会有所改变。每天记录或者每周总结一下,一言一行,有何得失,这对我来说还是挺有用的。学会精致的去做一件事情,试着感受那种废寝忘食的状态,体会那种全身心投入去做的状态,也是对自己的历练。

还有就是学院风与江湖气都得有。如果把为人处世粗糙分类的话,可以有学院派和江湖派,两者各有优劣。学院派做事认真谨慎,下结论或是做决策前都要有足够的理论或数据支持,有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也有犹豫迟疑、胆量不大、气量较小的特点,有内心道德的约束或是对法律的敬畏。江湖派做事粗犷果敢,雷厉风行,一件事想到了或是想去做,就拍脑袋立即开始行动,若是遇到什么困难,正经方法、野路子或是明的暗的方法都能拿来所用,只为做成一件事。做事更多出于自己的利益或想法,不够精细,考虑的不够长远。当然这是非常粗糙的分类,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试着去融合这两种风格,对我而言就是去感受更多江湖气,去接地气,有强大的执行力(不要只是去想、去计划,要落地,要严肃的去行动,不然还是碌碌无为),去感受理解更多人的生活状态。敢于与众不同,敢爱敢恨有骨气,不需要教科书上的完美,不需要刻意成为别人家的乖孩子,自己想清楚了就好。think big, start small, move fast.
坚韧与节制是我所敬佩的两种品格。坚韧是坚持与韧性,遇到不顺能坚持下来,不用蛮劲去对抗,而是用韧性用巧劲,像是水滴石穿的那种力量,像是沙漠里的胡杨。节制是控制与约束,有些东西细水长流,不去图一时爽快。控制自己不好的习惯,克制拖延症,约束自己的虚荣心,褪去争名夺利的浮躁。不要高估短时间内可以有的变化,也不要低估长时间后可以有的变化。用更长的时间去成就一个让自己更加满意的人。
有些事想不清楚,就放下了;有些是本来无解,也就无所谓反复纠结;剩下的试着去想清楚,等到心里明白了,就去行动。不用纠结太多虚无的、无解的问题,或是忙碌于简单却不重要的事情,而是抓紧时间去行动,趁着年轻的时候啃硬骨头,用几年安静踏实的时光许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像风一样,敏捷而果敢;像土深处的种子一样,沉默却又饱含力量。
-最后补于2015.1.25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