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共赏

一些看到的散文、日志的整理~

文艺复兴人-WebEx的朱敏

本文发表于《环球企业家》2007年4月号,作者张亮,转载自这里。 从1969年到1971年的三年时间里,知青朱敏在宁波东乡从事着单调重复的体力劳动。春种秋收时,他要每天从凌晨2点工作到晚8点。虽然已经结婚、生子,但他似乎始终无法适应这种正规、平凡的生活。于是他加入了乡里的手拉车队。这依然是个辛苦活,但似乎有趣一些。每天,朱要和其他运输工一起,用手拉车把硫酸、硝酸、汽油等危险品从城市运到村子里。道路漫长、颠簸,木制的手拉车经常爆胎,或被货品压坏。而修车又是一件不可期待之事:全乡只有两个人会修车,因为“技术垄断” ...

zz在钢铁森林里,想想荒野山林

本文转自人物公众号 2019-11-09,文|杨宙 《人物》:在你的公开课的开头,你提出,中国美学是一种生命安顿之学,为什么这么讲? 朱良志:中国古代,文史哲浑融一体,不像我们今天这样区分,但有两个突出的重点,一是国家政治,一是人心的安顿。具体到艺术之中,如音乐,你会发现有两种不同的音乐,一种是庙堂之声,包括很多复杂的乐器,在祭祀活动、宫廷活动中使用,它是有关政治的;另一种在孔子时代已经产生,古琴,瑟,为了自我消遣、自我抚慰。这是两种不同的系统。看园林也是,你看故宫,作为皇家的宫苑与园林的集合体,它有一 ...

为铭记这一刻,我们能做些什么-劳冬燕

作者为清华法学院教授,原文写于‘劳燕东飞’公众号 一 原本没想过要就当前的疫情问题写文章。一来,我对疫情治理没什么思考,自身的专业主要涉及事后的惩罚,对于缓解当前疫情并无多少助益。二来,事有轻重缓急之分,眼下恐怕还不是对现有制度进行冷静反思的时候。三来,在舆论高涨全民关注的时刻,既然疫情已然成为公共话题,再加入我的声音,也许反而显得多余。 然而,一位医生的突然离世,让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写些什么。不为其他,只为记录此刻的真实情绪,此刻的世态万相。不然,由于人们对记忆中的事物存在选择性重构的倾向,一旦 ...

张益唐-天才的野心

本文转自人物杂志公众号,作者杨宙 盛情难却 一个天才在抵达人生的巅峰时刻之后,会发生什么? 央视节目录制的后台休息间,张益唐和妻子孙雅玲端正地挤坐在沙发上。张益唐谦和平静,妻子笑得灿烂。 前一晚,他们在宾馆大吵了一架,为的是今天上台录节目,张益唐应该重点说哪些内容。讲太多关于数学的研究,是妻子最无法忍受丈夫的一点。「你东西做得怎么样,不要讲太多,简单点讲,中间你的磨难,每个人都爱听这些东西,磨难当中怎么坚持,后来我得了什么奖。」据说吵得连宾馆经理都接到投诉前来敲门。 显然,张益唐没有赢过妻子。在 ...

农大毕业致辞: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本文为叶敬忠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2019届毕业典礼的致辞。 各位同学: 大家好!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 ...

本庶佑谈研究

转自赛先生微信公众号,本文系根据近二十年来本庶佑在各种场合所做的公开演讲及媒体访谈整理而成。 > 关于选择 我做了这么多年研究,一直都觉得做研究很快乐。我从没有感到痛苦而想要放弃研究的时候。不过,不管是谁,或多或少都曾考虑过自己生命的意义。有的人想赚钱,也有的人想把一生倾注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人各有所好。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成为研究者就是一件好事。我倒是希望大家不要做出错误的选择。也就是说,作为一名研究者,你要坚持下去的话,必须有“我很想弄明白……”这样强烈的原动力。 如果你觉得“我不知道自己 ...

刘鹤-中国未来的趋势和三个长期课题

本文选自《中国经济50人看三十年》,2008年出版 一、增长的奇迹和六个成功因子 改革初期,决然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那时,世界上的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这项历史性决策的非凡意义,甚至到了今天,还有人怀念“文化大革命”带来的平均主义贫困和那时享有的精神特权,但是中国已经向前迈出了不可逆转的一大步。 在三十年时间之内,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2007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万亿人民币,平均增长高达9.75%,经济总量是改革初期的14.9倍,国 ...

再聊刷机学

文丨学经济家 在说正事之前,先推荐这个网址收藏:http://ally.sh/headsalon,海德沙龙刷机包,辉格几百篇文章的一个小集合,这是我最重要的刷机指引。 其实早该写一篇引导性的长文,方便多数新读者避坑。根据近一年来的交流,我对星球读者的大致画像是:年龄中位数约35岁,学历中位数略低于硕士,各行业都有,私募公募、金融地产IT的偏多,知识储备够工作使用的,只是在拓展和比较多个框架时,想节省时间或者找到同好(也可能就是有钱任性…),这样好,可以比较简略跳跃一些。 1)刷机图个啥 在以前的刷机文章里提过,我们无法改变过 ...

How to Stay Focused When Things Get Hairy

—— A Guide to Yak Shaving Your Code If I had to pick the best phras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 would hands-down choose “yak(牦牛) shaving(剃须)” as the winner by far. If this phrase isn’t in your vocabulary and you’re learning to code, you need to adopt it. Immediately. The phrase comes from the Ren & Stimpy show that aired on Nickelodeon in the early 90’s — which described the “Yak Shaving Day” holiday. The term is now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trying to solve a problem —  ...

雷军关于创业的体会

本文转自这里 周航找到我,说最近写了本书,中信准备出版,请我抽空给写个书序,我甚至连书稿还没来得及看就一口答应下来。我之所以愿意支持周航的这本新书,主要是因为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全社会应该更加包容地看待创业者。我从武汉大学大四时参与创办三色公司算起至今创业已经有近 30 年了,深知创业的艰辛不易。对胜利者,我们常常会报以掌声;但是对失败者,我们却嗤之以鼻,长此以往这种社会风气会打击创业者的积极性。 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伟大的公司、伟大的企业家不经过百转千回,不经过千锤百炼,能够随随便便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