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入职两周年了,刚搬到集体宿舍的时候,室友们刚好工作两年,现在我也是了。那时候,我下了班会在南京四处闲逛,在南艺、在新街口、在玄武湖,这个城市的一切对我都是新的;他们却总是在加班,聊天中也流露出对工作的不满,对技术的不信任(即使那些知识都学到了那又怎样了?)。两年过去了,我也成了那时候的他们,而他们现在依然如此。也许里面有态度或者情绪的因素,但是我更原因相信这是因为对于现实了解更深之后自发产生的一种忧虑,如何立足,如何发展,这是从学生向社会人转变过程中的迷茫与探索。刚工作的时候,对自己定位低,收入不高没关系,只要能学本领、长才干就好;但是工作久了后,收入和发展问题就摆在台面上了,毕竟还得考虑以后的路怎么走,如何与同事和谐甚至深入相处,如何让领导信任自己,如何能一步步走到更高的舞台,发挥更大的能力。这才是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一步,而学知识本领只是学生生活的一种延续。这个转变的过程我们从书本中学不到,更多是家教的影响或所追随的人的熏陶。这往往是我们的一个硬伤,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猜疑或许是社会运行的一条暗线,身处其中又将如何见机行事。
工作之后,生活变得简单,视野变得狭小起来,工作之余与人的互动也少得可怜。倘若不忙的话,还可以看看书,出去走走,或者有点什么兴趣爱好;但是忙起来了,就都没有了。就像那头低头拉磨的驴,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做,也不知道要做到什么时候。我觉得时间还是要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甚至任性一次,甚至疯狂一次。也会害怕,也会瞻前顾后,但是试一次可不可以了?
六月上旬天气挺好,栀子花开,那种或淡或浓的香气像极了故乡的味道。如果我要拍一个回忆录视频的话,就会把栀子花放在镜头里,旁边是一个嗅花的小朋友~在钟山的林荫路里走一圈,在玄武湖的荷花畔前坐一下,或者骑车去江边溜达一个钟头,若再有三五好友相伴,就更有生活的味道。进入六月下旬,就到了江南的梅雨季节,然而今年的汛情比往年严重多了,长江水位已经漫过江边栈道,连绵的梅雨使得空气异常潮湿,衣服也有一股发霉的味道。虽然心里不爽,但是想起几千年来的这个时候先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心里感到一丝情趣,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慢慢哼着程璧的《梅雨》,一边有意无意地听听窗外的雨声,内心也安静了下来。
有时候看了某个新闻,或者听了某个故事,不禁感叹一句:这也能行?!后来发现,有些事物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一个公司,老板与常识中的合格的企业管理者相比有诸多不合之处,决策也缺少民主和科学,但企业还是能运行下去;有的小孩,家庭教育方式不对,父母性格不好,最后还是正常长大了。这些都是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有那些因素在支持着主体往正常的方向发展了?什么才是其中的核心因素了?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以前看到这样的句子总有触动,好久没看到这种句子了,现在偶然看到了,虽然知道不免辞藻繁华堆砌,但仍然还挺喜欢。
That’s all for June~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