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参加了香港的半程马拉松,虽然跟往常差不多的时间,但是身体状态明显在走下坡路了。跑完后歇了两三天才算完全恢复。在临近终点的时候,我时隔多年再一次听到了那个响铃的声音。上次听到这种声音还是在大一学校马杯的万米长跑上,裁判员在领跑的运动员还剩最后一圈的时候就会摇响那个铃铛,所有人都开始冲刺,而我那时候近乎被套了两圈。虽然参赛前说好能完赛就是胜利,但那时的心态着实快要崩溃,焦虑却又无可奈何。呼吸节奏也乱了,努力试着调整心态和呼吸,尽量保持速度往前跑,让大脑一片空白。现在又听到这个铃铛的声音了,我试着加快了点速度,作为对当年的自己的回应和鼓励。
过年的时候,父母来香港小聚,天气一直是二十多度,虽然没有特殊的活动安排,但是一家人一起散散步聊聊天,看看风景,就很好。随便聊起往事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时间过得真快!过年很快就过完了,我很想念那种感觉。我想很多年很快也要过去,我又会怀念此刻我很想念那种过年感觉的感觉。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奋斗的意义是什么?也许是活下去,这是一个假设或者公理,没有为什么,承认它才能继续谈后面的问题。活下去,能应对各种风险,提高自己和家庭的鲁棒性。如果只是在风和日丽的环境里生存,那大可不必如此努力奋斗也能过的下去;可如果狂风暴雨突然来临,没有未雨绸缪或者没有真本事,就会吃到苦头。预测和模拟演习,去发现自己要补的东西和能力,然后行动。当然,这种意义是从小我出发,意义也可以是从大我甚至是全人类的角度出发,那就是因人而异了。
我们见过很多优秀的人,和他们相比我们有什么差距呢?除去我们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家境或者基因带来的影响,我认为差距是方向和努力程度所带来的。做什么事情,怎么做那件事情,怎么团结尽可能多的资源去做那件事情,是有很多讲究的,在行动之前要下功夫去准备。如果只是埋头干活儿,不去抬头看路,可能收获和付出不成比例,过些年后悔也无可奈何。选准方向想好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行动了。一般来说人和人差别没有那么大,只要用正确合适的方法,投入的时间精力超过某个阈值,大家都能小有所成。这时的差异就看执行力,看持续有效的精力投入。道理大家都懂,能做到就是赢家。即使不能比所有人厉害,但是只要自己按照节奏持续往前走,总会有所收获的。
心态调整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闭环控制,一种是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就是说自己付出努力有一个结果,和别人的结果对比,然后决定是更加努力还是保持不变或者降低。也就是“和别人比”。开环控制就是说自己付出努力,给自己了一个交待,结果如何顺其自然,也就是“和自己比”,尽人事知天命。哪些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调节心态,因人而异。总是,还是要能说服自己。
最近在听几首曲子觉得还挺不错的,《白鸽》《不安》,然后《harvest moon》让我想起了以前焦点访谈的片尾曲。小时候晚上吃完饭,妈妈洗碗打扫卫生,我坐在椅子上看电视,电视从新闻联播放到焦点访谈,我迷迷糊糊快要睡着,似醒非醒之际每每被焦点访谈的片尾曲的阵阵钟声惊醒,让我有种已经走到人生尽头的错觉。而harvest moon也像是翻完人生篇章之后的后记,我的感受也是奇怪。
二月就这样吧~一年之计在于春,趁着时光尚好,就多走些路~
END
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