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卡片的方式学习

我们读书有时候会记录读书笔记,摘录书中佳句或者记录自己的想法。卡片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通过把书中的要点和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卡片这种类型的载体上,方便进行总结、对比,而后以逻辑连接起来。

>卡片上写什么

读书时,可以在卡片上写什么了?卡片记录的是书中的精华以及自己的灵感,比如:

  • 术语卡:阅读中出现过的学术术语或者作者特定黑话
  • 人名卡:阅读中出现过的人名,以及他的个人简介如何
  • 反常识卡:有什么理论模型/推断证据/故事/行动,挑战了你的既有常识
  • 金句卡:收集经典的句子
  • 行动卡:写下你可以执行的行动
  • 技巧卡:积累你学到的技巧
  • 任意卡:此处自行发挥

其中写术语卡时,要尽可能的区分演绎数据和原始数据,尽可能使用作者的原话复述卡片内容。等到熟练后再尝试用自己的理解记录卡片。

> 怎么写卡片

写卡片的原理就是通过与读书的当下有一个时间、空间的距离,过一段时间、换一种环境,去理解书中的重点内容、去复盘书的整体逻辑和框架、去发现书中的经典与反常,……卡片与读书笔记的文章不同,不要求相互之间的逻辑,不要求一气呵成,不要求文采和创造。制作卡片更重要的是筛选的过程,其他就是体力活。在筛选的同时或者在日后翻阅卡片时,努力去建立联系,去理解卡片的含义。这样,以卡片为载体,降低自己的记忆压力,可以方便在不同书中相互迁移和对比。综上,使用卡片的方式来读书好处有:读书笔记记录更轻松,记忆起来更方便,便于迁移拓展和联想。下面是阳志平对记录卡片的建议:

  • 第一个是时间的必要难度,写的更晚一点,不要在你听的最爽的时候去写,这个时候都是在你工作记忆区域工作,左耳进右耳出,而且还会造成你很大的「学会了」的错觉。
  • 第二个是地点的必要难度,就是在不同的地点写。比如说今天在这听完了,回到家里去写笔记。
  • 第三个是叫记忆的生成效应,它指的是用自己的话写。最好不要直接把别人的话复制过来。

> 用卡片学习的原理

人的记忆的全过程包括存储与提取,只储存而不能提取不算记住了。通常人们认为记得越快,就是学习效果越好。然而实际上存储与提取负相关。也就是说,存入记忆容易,提取出来会不容易;反之,如果你有些吃力地存入,那么,提取会更牢。比如,我们的常识是要在课堂上记笔记。但是必要难度原理建议,别在课堂上记笔记,老师边讲边记笔记,你会听得太明白,写入太容易,但是大脑那块硬盘未来会不易提取出来。过些日子,多数遗忘。反之,如果我们略微增加一下写入难度,比如晚上回到宿舍或者第二天再写笔记,这样未来提取会更容易。也就是,你有些困难地存入,会记得更好并真正学会。

作家用卡片写作,有下面几个好处:

  • 首先,用卡片来组织阅读心得,能帮助作家们更好地记忆;
  • 其次,用卡片来写作,能够帮助作家们提升创意密度;
  • 最后,基于卡片修改文章,能够改善作家们的远距联想能力。

纳博科夫与钱钟书等作家以善于应用卡片写作著称,他们往往不会当时写笔记,而是时隔几个小时左右,再回去默写读书笔记或者写日记。他们小心翼翼,“仔细研究历史上对手的作品,包括上帝的作品”,将自己的才华与心力、压缩到一张小小的卡片中。(与之相反,平庸作家,则挥霍才华,将原本一张卡片的内容,稀释到一本又一本书上)当纳博科夫修改稿件时,打乱不同卡片顺序,在玩一个以卡片为基础的拼图游戏,而常人修改稿件时,还是在一个词汇、一个句子地修改。相对一般写作者来说,纳博科夫从词汇到卡片,再一次,激发了远距联想能力的可能性。

在认知科学中,为了方便记忆,我们把一些需要记忆的东西加以分类或加工使之成为一个小的整体,就称之为组块。卡片就是相对传统写作的”词汇”、“段落”来说,更大、更便于记忆、更有意义的一个组块(半成品)。对它来进行记忆、创作与修改,而非对最原始的词汇进行记忆、创作与修改,是优秀作家的特点。

> 如何具体操作

1. 使用手机摄像头拍照

可以准备很多彩色卡片,插入在纸质图书中,或者用作书签,保存阅读线索,或者用来填写灵感与心得。可以使用手机摄像头来扫描读书卡,或者对图书进行拍照。

2. 用 Notes 来保存写作素材

将素材、灵感与资料,保存到 Notes /锤子笔记等APP里面。大量阅读、积累素材是写作的必经阶段。可以积累什么样的素材呢?比如观点、论据、作者联系观点与论据的巧妙方式、各类好的拟喻。

3. 使用卡片专用软件

需要进一步调研探索,找到合适的工具。

 

参考:

  1. 阳志平,纳博科夫的卡片
  2. 阳志平,如何建立好的学习习惯系统;微信公众号-开智部落;
0 评论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