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年学者》是西班牙生物学者拉蒙·卡哈尔(1852~1934)为青年科研工作者所写的一本书,成书于1897年。卡哈尔因发现神经细胞而在1906年获得诺贝尔奖,书中讲述了他对科研的一些看法及建议,主要包括科研容易走什么弯路、科研者应有的精神面貌,应该怎样科研、如何写论文等等。读到这本书时已经毕业一年多了,然而书中提到的种种科研的问题,几乎样样中枪,一针见血,无处逃避。现在看来,科研的要义是用行动去创新,而做科研时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懒和虚。
卡哈尔以生物科学为背景,谈到了科学发现的一般过程。科学史上很少有阶跃式的创新,更多时候是站在若干前人的肩膀上,结合自己的探索、整合前人的成果,最终得到新的发现;而后又经过若干人的发扬拓展,成为一个较为成熟的领域。
后面,作者谈到了科研工作者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令人警醒。
1. 盲从权威。花很多时间看文献、听讲座,但是却很少花时间去做实验、去解决新的问题。
2. 认为最重要的问题已经解决了。缺少科研的信心和动力,不愿意沉下来去发现、解决新的问题。要立志高远,不能混日子。
3. 精力不集中。想做的事情太多,却都是浅尝辄止,精力分散且精神涣散。
作者总结出了常见的科研毛病,包括:浅薄的涉猎者或者空想家,博学者或者嗜书狂(只输入不输出);仪器崇拜者;自大狂(喜欢碰运气),格格不入者(不为科研而是为升官)以及理论家。
回想自己读研期间的经历,发现犯过不少错误。那些时候,自己花了太多时间去空想、去看文献、去广撒网,却没有抓紧时间去搭建实验平台,去动手做实验。一开始想着做点新东西,后来是想着把专业基础打扎实了,再后来就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前期基础没有打牢,欠了的还是得去补,甚至是去救火,那种感觉就不好受了。现在看来,荒废时间有两种,一种是传统意义上的荒废时间,就是不去做正事。另外一种就是什么事都浅尝辄止,学到的一点皮毛,时间一过就忘记了,还是荒废了时间。
读研如此,学习新的知识也是如此。一是要集中精力,一段时间内用心做好一件事。一是要行胜于言,要有行动去甄别、明晰、创造。而前期的基础知识准备、文献调研应快速完成,迅速进入到务实的阶段。
在书中作者所做的不仅是指出科研易犯的毛病,分享科研的思路,还有就是揭下科研高深莫测的面纱,帮助青年科研者立志高远。全本书读下来,觉得自己也能做好科研:哪些问题在科研中可能会遇到,又需要怎么克服。心里有了数,就踏实下来了。想了想,如果真是做科研,还是要有追求,去实实在在解决一些问题,不仅是继承、传播人类文明,还要创造人类文明,这就是要下功夫的地方了。
附录——语句摘抄:
- 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有三种:观察、实验和基于归纳与演绎的推理。
- 当某人不再盲目地沉浸在阅读印成铅字的天才的作品使之产生的那种自欺欺人的满足感中,而是走进实验室去验证自己的一些新奇而切实的想法时,崇拜英雄的情结就会消退,取而代之的是自尊和自信。
- . 我认为适合从事科研工作的人远远多于一般大众的想象。他们之中不仅有才华出众、适应能力强、渴望青史留名的人,还包括那些智力普通但是技能熟练的人,还有那些天生具有艺术才能、深深迷恋自然之美的人,还有那些具有好奇、冷静、镇定的心态,专注于细微环节,甘愿花费大量时间观察那些最不起眼的自然现象的人。
- 才智一般的人在科学的多个领域内照样能够做出卓越的成果,只要他们不求一下子面面俱到即可。正确的做法是先集中精力去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再转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解决不同的问题)。
- 杰出的科研者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既兼容并包,又能独立自主的判断。他们不会迷信前人和导师已经做出的定论,而是细心观察、敢于提问。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是野心勃勃、严格谨慎的个人主义者,拥有非凡而大胆的批判洞察力。性格驯服恭顺的人里面可能会出圣人,但很少出现学者。
- 一个人必须做到完全投入,光有期望和简单的集中注意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利用所有头脑清醒的时间,包括长时间休息之后的冥想时刻,神经细胞在极度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被精神集中所点燃的时候,或者在科学讨论时某人的谈话如钢铁装机迸发出的火花一样,突然引起你意想不到的灵感的瞬间。
- 常见的意志力疾病患者,我们可以将他们分成以下几种:浅薄的涉猎者或者空想家,博学者或者嗜书狂(只输入不输出);仪器崇拜者;自大狂(喜欢碰运气),格格不入者(不为科研而是为升官)以及理论家。
- 葛拉西安在他的《智慧书》里面就巧妙的指出:有些人在事业开始的时候就把全部力量用完了,结果一事无成。他们也做做发明,但没什么进展;每件事都是浅尝辄止。聪明的猎手应该想办法直接杀死猎物,而不是把精力用在激怒猎物上…
- 研究者获得科学真理的几个必要步骤如下:(1)用果断、清晰、高度精确的方法观察客观事实。(2)用实验的方法在各种必要的新条件下观察产生的现象。(3)批判和排除错误的假设,给所研究的现象总结出一个合理的解释,归结到某种普遍法则或定律之下,如果可能的话建立一个物理化学的图解或者模型。(4)不停地重复试验和加入新的观察,直到假设得到完全证明为止。(5)与事实不符的假设马上放弃,然后用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假设取代它。(6)把假设放到其他环境或者学科中检验。
END
0 评论